3.1 配模設計
圓柱高度超過3 m的,上下連接的模板需錯位安裝,這壹措施通過配模設計來實現。根據圓柱高度H(即樓層高度-頂板梁高),以200 mm、300 mm或500 mm為模數,設計3 段模板高度H1、H2、H3,滿足H1+H2+H3=H,且H1<H2<H3,另外,需滿足每段模板的高度不超過3.6 m(廠家出廠的最大尺寸),且模板上下錯位搭接長度不宜小於 500 mm。通過這種配模方式,可有效防止模板的移位、錯縫,保證模板垂直度。圓柱配模方式如圖所示
3.2 定位放線
根據施工圖及平面控制軸網,彈出圓柱模板的外邊線及300 mm控制線。
3.3 模板拼裝
1)按照彈好的圓柱模板外邊線支設模板,2 片半圓的柱模板分別從柱鋼筋兩側就位,對準模板U形接口,再密扣合,如圖2所示
2)模板橫向拼縫處采用壹種防止模板拼縫錯臺的卡口條,是由PVC材料制成的H形截面半圓環卡口條,圓環內直徑與圓柱截面直徑壹致,卡口條的上下卡口寬度與模板厚度壹致,將上下兩模板卡入卡口條的上下卡口。
3)梁柱節點。梁柱節點處依據梁定位線用切割機開口,梁、柱模板接縫間鑲嵌防水橡膠條,以保證接縫嚴密不漏漿。
3.4 固定鋼帶加固
1)模板拼裝完成後,用鐵絲進行合攏閉合,再用固定鋼帶水平捆紮加固。通過受力計算,得出固定鋼帶中心間距為250 mm。鋼帶安裝時用鋼尺對模板進行測量,按間距定出需安裝鋼帶的位置,在需安裝鋼帶的同壹高度四周釘3~4 個釘子,上鋼帶時將鋼帶置於釘子上,從而控制鋼帶安裝水平。
2)上下錯位安裝的模板,在上下模板水平接口部位增加1 條鋼帶進行加固,鋼帶水平覆蓋在接口部位,保證接口位於加固鋼帶的中心線上,以增強模板的穩固性。
3)鋼帶接頭采用螺絲固定,每層鋼帶的接頭位置較上壹層鋼帶接頭位置同向旋轉90°,這樣可使模板受力均勻,提高整體剛度與穩定性。
3.5 模板二次加固
鋼帶安裝完畢後,在模板四周設置雙木方柱箍進行二次加固。采用50 mm×100 mm木方,用φ14 mm螺栓對拉,延柱高設置上、中、下3 道柱箍。由於之前的合理配模、錯位安裝和鋼帶加固,模板已具有很高的整體性和穩定性,所以只需延柱高設置3 道柱箍即可。每道柱箍的四周用4 根鋼管斜撐於底板,從而形成壹個簡易而穩固的二次加固體系。
3.6 垂直度校正
模板支設完成後,用吊線、鋼尺采用平行線投點法檢查圓柱垂直度,並將柱身模板校正,使其滿足規範要求。
3.7 模板清理
為便於清理支模時掉落在柱內的垃圾,在柱根部模板預留壹個清掃口,與模板面成60°方向挖壹個200 mm× 200 mm的孔,由於模板面板本身為圓弧狀,且挖孔時與面板成60°角,因此可保證封堵時蓋板不會掉進柱內。用清水對柱內垃圾進行清洗,待垃圾清理完後,將清掃口封堵,並在封堵口位置加2 道鋼帶固定。
3.8 混凝土澆築
1 ) 柱 混 凝 土 應 分 層 振 搗 澆 築 施 工 , 分 層 厚 度 ≤400 mm。振搗棒不得觸動鋼筋和預埋件。圓柱下面要有人隨時敲打模板。
2)混凝土分層澆築銜接時間,應在前層混凝土凝結之前,將次層混凝土澆築完畢,間歇時間不超過2 h。
3)混凝土自高處傾落的高度不得超過2 m,澆築高度超過3 m時必須采取措施,用串桶或溜管等。泵送混凝土不得直接沖擊模板。
3.9 模板拆除
1)模板拆除順序與安裝順序相反,先支的後拆,後支的先拆。拆模時,依次將加固在模板外圍的雙木方柱箍、固定鋼帶拆除,模板便自然脫模張開。若模板未自然張開,在凹凸槽接口位置用木條敲擊振動壹下,模板便可自然脫模。
2)模板拆除後,徹底清潔內表層,長期存放可在模板表層塗油劑加以保護。
Copyright © 1999- pengchenggroup.cn. All rights reserved. 臨沂鵬程木業 版權所有 魯ICP備13003415號-1